技術儲備

Table Of Contents

**[電腦J手記] [ 新冠肺炎Covid-19]** **[醫療科技 Biological Technology] **

**電腦J手記**

新加坡疫情爆發,美國感染人數破百萬。有關疫苗及新藥開發新聞此起彼落,中國及美國疫苗更於人體作試驗。

不過,即使疫苗在動物及靈長類有關,亦未必一定在人類有效。另外,牛津大學宣布疫苗開始「人體試驗」,已有超過百名確診病患參與,今年8月前推出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可謂後發先至。

不過,從以往研究疫苗速度及效用,短時間內推出有效疫苗,希望不大,加上大規模接種需時,疫苗又要生產分配,遠水不能救近火。

至於有「人民的希望」之稱,Gilead開發嘅Remdesivir,曾經被世衛品檢,結果第一次隨機臨床失敗,中國亦早早結束試驗;Gilead股價亦受壓。

檢測方面,較早前Abbott Laboratories推出號稱5分鐘可檢驗病毒嘅ID NOW設備,原來5分鐘只係最快時間,而且抗體出現時間可能比感染病毒出現滯後,所以有機會出現假陰性,即係話驗唔出來,實際檢驗時間,比5分鐘要長得多。

世衛表示即使曾染Covid-19患者,亦不能保證不會再度感染。雖然Covid-19唔會好似登革熱,二次感染致命,不過亦無免死金牌。推銷「群體免疫」人士,亦淋一頭冷水。

已有跡像顯示,Covid-19可能變成一場長期抗爭,各國要做好凖備。

科學園有數家醫藥企業以 AI研究新藥,利用人工智能及深度學習技術,加上結構生物學及化學的能力,分析疾病病原體、如病毒蛋白結構和特徵,模擬出小份子結合後所產生的反應,然後鑑定與特定化合物結合後,該病原體結構產生變化而成的「藥物靶點」,即有機會令藥物發揮功效地方。

科學園有一家叫Insilico已經在網上發表,以人工智能平台設計及測試有機會成對抗Covid-19病毒藥物新分子結構 ,分子結構資料庫及其藥物化合物數據庫公開,供研發者參考。另一家美國上市Aptorum亦以大數據從已批准小分子藥物,選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潛力候選藥物。

即使AI先進,開發新藥及試驗,至少一年或以上,而且療效亦因人而異,未必係靈丹妙藥。

有人提出,不斷大規模檢測,可有效迅速隔離,而本港有唔少企業家已開始生產口罩及防護裝備,加上本港衛生意識高,感染相對為低。香港大學在檢測方面先進,港大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亦成立一家叫英諾診斷(Immunodiagnostics),據聞已開發以抗體檢測抗原,再提高免疫檢測凖確度。

香港有唔少技術儲備,希望可打一場Covid-19持久戰。

科大研發殺菌塗層 締造公共衛生安全環境

科大研發殺菌塗層 締造公共衛生安全環境

楊經倫教授(中)帶領的研發團隊持續研究抗菌殺菌技術,MAP-1塗層是最新的商業化技術。左為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關繼祖教授,右為科大商業合作夥伴捷和實業的首席市場總監洪思聰。 **自主科技** 全球對 …

了解更多
環電推動電訊互聯  API加強自動化營運

環電推動電訊互聯 API加強自動化營運

**[數碼轉型][環球全域電訊HGC][API] ** HGC環電首席數碼官Jacqueline Teo表示:「HGC環電堅信要有力落實最佳行業標準,須不斷推動營辦商之間的合作。 **數碼轉型** …

了解更多
智慧城市| 企業轉型|   披露碳審計成趨勢   阿里雲推碳排放分析

智慧城市| 企業轉型| 披露碳審計成趨勢 阿里雲推碳排放分析

「能耗寶」協助自動化企業和產品碳核算及報告過程,可直接產生碳報告,臚列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以減少碳足跡。 [企業轉型] 美國提出法規草案,要求上市公司須揭露直接與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與氣候變遷相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