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敦煌

數碼敦煌

Table Of Contents
樊錦詩

80年代樊錦詩提出了「數字敦煌」設想,與香港也因敦煌,而有不解之緣;獲香港大學名譽博士,也是呂志和獎得主。

電腦J手記

近日國內留守女學生鐘芳蓉,受到畢生研究敦煌的樊錦詩教授感召,以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報讀北京大學考古系,一時傳為佳話。

「留守」一詞是指父母俱長期外出打工,寄養親友家中成長的小孩。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成千上萬工人離鄉背井,無從照顧子女成長;「留守」包含無數期盼和孤獨。

鐘芳蓉父母知女兒聰慧,極力栽培,終以優異成績投考北大。樊錦詩以「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相贈,願鐘芳蓉找到畢生所愛。鐘芳蓉修書回函:「希望能追隨您的腳步,去選擇北大,選擇為考古獻身,也希望找到心靈的歸處。」

樊錦詩夢魂縈繞,一生最愛就是敦煌,最突出貢獻就是數碼化敦煌文物。

樊錦詩與香港素有淵源。港大饒宗頤教授研究敦煌學,有開山之功,跟樊錦詩惺惺相惜。樊錦詩助香港志蓮淨苑大雄寶殿,以莫高窟第172洞窟內觀無量壽經變製成壁畫。

莫高窟有1,650多年歷史,洞窟735個,經歷多年破壞盗竊,如今保存完好、壁畫和彩塑洞窟只有492個。80年代,邵逸夫曾匿名向敦煌研究院捐款,為洞窟加上保護,免於大量破壞和被盗。「當時我們窮到什麼程度?莫高窟連窟門都沒有,風沙直接吹進洞窟裡。」樊錦詩不忘邵逸夫的貢獻,跟香港的緣份。

洞窟空間不大,壁畫和塑像以泥土木材製作,年代久遠,多年破壞已非常脆弱;遊客到訪過多,洞窟環境更變得不穩定。

80年代樊錦詩提出了「數字敦煌」設想,一方面儘快保存文物原貌,本來洞窟爬梯子才看清畫面,逐步為每幅壁畫、每尊彩塑,建立數碼和全息影像,某些洞窟甚至可用VR欣賞。數碼技術重建了敦煌,窟內藝術品可移到窟外,甚至網上欣賞,遊客看到洞窟內更多的細節,減少了逗留洞窟時間,既保護洞窟文物,又廣傳敦煌的美學。

數字敦煌

「數字敦煌」網站選了三十個極具特色洞窟,以高清360度環迴攝製技術,共有4430米壁畫,透過滑動螢幕,可欣賞洞窟全景,近距離接觸洞窟壁畫及造像。

近年Google藝術與文化(Google Arts & Culture),亦以科技讓網友暢遊美術和博物館,導賞名畫雕刻,異曲同工。

本港2018年辦過「數碼敦煌—天上人間的故事」,介紹敦煌文物。除了樊錦詩,敦煌莫高窟吸引無數中國考古和美術工作者,長年黃沙萬里中,臨摹拍攝,留住含笑千載的佛陀。

一個民族氣質修養,歷史藝術才能沉澱,臻于至善。樊錦詩以科技,保留了中華之美,興廢繼絕,潤色鴻業。願鐘芳蓉薪火相傳,繼往開來。

https://www.e-dunhuang.com/

科技園推數碼孿生平台   虛擬實驗室克服驗證挑戰

科技園推數碼孿生平台 虛擬實驗室克服驗證挑戰

科技園STP Platform高級總監霍露名博士介紹擴展STP Platform以建立覆蓋全港的虛擬實驗室的計畫。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物聯網技術、新物料、能源技術,甚至是機械人和無人機,都可以應用 …

了解更多
網絡安全| 流明科技主動安全服務   助企業應對各種網絡威脅

網絡安全| 流明科技主動安全服務 助企業應對各種網絡威脅

流明科技亞太區產品管理及安全應用高級總監謝偉杰指主動安全在數碼優先時代至關重要。 ** ** 近年不少企業實現數碼優先策略,在業務上使用雲端、邊緣運算、人工智能及物聯網等嶄新科技,令IT 基礎設施變 …

了解更多
「開心香港」推創新製造   本地產品亮相成焦點

「開心香港」推創新製造 本地產品亮相成焦點

「開心香港」有多項創科和綠色環保產品,包括以黑水虻消耗廚餘轉化寵物飼料果研系糧,以及黑水虻的蛹殼,機質及咖啡渣提煉而成的有機肥。 [眾創時代] 科技園公司響應特區政府的「開心香港」活動,聯同110多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