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醫療科技厚積薄發   香港研發創新科技亮相

本地醫療科技厚積薄發 香港研發創新科技亮相

Table Of Contents

第三屆國際醫療健康周
科技園公司率領科企參加第三屆國際醫療健康周,超過 30 項醫療方案亮相;包括癌症測試及心血管疾病快速風險篩檢技術、AR 外科手術訓練軟件和高精凖度手術機械人,圖中可上落樓梯的LIBPET輪椅由科大及理大畢業生研發,價格大幅低於外國產品。

**[眾創時代]**

本港舉行第三屆國際醫療健康周,多項醫療技術亮相,其中包括了全球首創的無創子宮頸癌篩查技術,透過「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XR)輔助醫生訓練外科手術。

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有超過300家參展商,包括多家大學和科技園公司 33 家科企,多項醫療技術備受矚目。

相達生物科技開發INDICAID  妥析,首創尿液 DNA 濃縮專利技術,篩查子宮頸癌風險,一次性檢測出27 種 HPV 病毒,減低超過 95%患上子宮頸癌風險,此項測試無創、自行採樣且私隱度高,男女適用,更有效預防HPV傳播。

另一家瑞脈科研則開發無創心血管健康篩查,透過可穿戴智能心血管監測儀及石墨烯電子皮膚(Cardiax Home 及Cardiax Skin),遠程監控連續性即時血流動力(hemodynamic)數據,適當時發出警示,以非侵入性方式降低心血管病風險,技術已獲FDA、CE、 德國萊因TUV 認證以及TEBCO(胸腔表面電生物阻抗心臟輸出量)授權。

**篩查技術屢有突破**

本港已商業化多種篩查測試,準確率領先國際;其中以盧煜明教授發明檢測血漿DNA應用產前檢查,近年從DNA改變,反映接受測試者未來患癌風險。中大亦研發出M3CRC測試,量度腸道惡菌偵測大腸癌,也是全球唯一可偵測小瘜肉的非入侵檢測。科大校長葉玉如開發血液測試,檢測早期阿茲海默症準確率超過96%。

本港具備可信醫療數據,開發多項非入侵性體檢方案,今次科學園初創元化智能層出高精凖度全骨科手術輔助機械人「錕鋙」,輔助完成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手術。元化智能首席科學家孟慶虎曾於中大任教20年,在港研發手術導航技術。

今年國際醫療健康周備受關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香港作為醫療創新樞紐,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表示,政府推動本港建立「第一層審批」藥物註冊機構,長遠不再依賴其他藥物監管機構,直接根據臨床數據即可在本港審批藥物,同時也審批醫療器械,包括醫療機械人註冊申請。

**本港病人新藥受惠**

盧寵茂指更多海內外藥物和醫療器械企業,將選擇在港研發和臨床,政府正建立的「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CMPR),會建立「第一層審批」方式審批新藥械註冊申請,長遠升格為獨立機構,加快新藥和械臨床應用,本港就醫的患者,有機會更快從新藥研發獲益。

CMPR讓更多病人受惠新藥研發,政府已在「第二層審查」制度下設立 「 1+」新 藥 審 批 機 制 ,簡稱「 1+」機 制  ,新機制下取得一個藥物監管機構註冊許可的新藥若能提供符合要求本地臨床數據,經專家認可,便可申請註冊藥物在港使用,已批准兩款治癌口服標靶藥申請,用於傳統療法無法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

近年新興療法進步神速,出現多種標靶療法如單株抗體和小分子抑制劑,本港亦自主研發多款抗癌病。近期生成式AI有機會加快藥物發現,病人可更快獲新治療手段。香港臨床產生高質量數據,一直獲得全球藥物監管機構認可。 政府計畫透過成立「 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 為生物醫藥研發機構提臨床試驗支援平台,預計可吸引藥物及藥械研發測試產業來港臨床。

微軟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革新醫療:推動無人診所與健康監測

微軟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革新醫療:推動無人診所與健康監測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研究數據顯示,超過84.5%的香港在職人士面臨高壓工作環境(例如長時間工作、高工作壓力等),這促使企業對員工身心健康管 …

了解更多
南豐作坊英國分支開幕   推動可持續創意再生科技

南豐作坊英國分支開幕 推動可持續創意再生科技

南豐作坊位於倫敦國王十字區的英國分支開幕,物業坐落於樓高三層的維多利亞式貨倉內。 眾創時代 香港創業培育基地衝出香港,南豐作坊位於倫敦國王十字區的英國分支開幕,物業座落於樓高三層的維多利亞式貨倉,設 …

了解更多
眾籌加公開API  微保險時代誕生

眾籌加公開API 微保險時代誕生

**[眾創時代] [YAS Insurtech][API]** YAS Insurtech聯合創辦人李威霖(左)及安宇昭:保險業正向朝客戶個人要求,以按需供應設計新產品,YAS平台的微保險正切合上述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