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兩所實驗室獲國家科技部授牌,進一步強化創新高地建設

理大兩所實驗室獲國家科技部授牌,進一步強化創新高地建設

Table Of Contents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兩所重點實驗室——「沿海城市氣候韌性全國重點實驗室」及「超精密加工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獲得國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標誌着香港科研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特區政府於今天舉行「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儀式」,由國家科學技術部陰和俊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周霽主任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主禮。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率領一眾理大代表,包括: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王鑽開教授、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李向東教授、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超精密加工與計量學講座教授張志輝教授、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黃詠恩教授,以及其他嘉賓出席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右三)與嘉賓合影。

這項成果源於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與國家科技部的深度合作。經過嚴格篩選,理大的這兩項研究從眾多候選中脫穎而出,充分展現其在應對氣候變遷及契合國家產業戰略需求方面的專業水準。授牌儀式今日舉行,由國家科技部陰和俊部長、中聯辦周霽主任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共同主禮。

應對氣候危機:沿海城市氣候韌性實驗室

「沿海城市氣候韌性全國重點實驗室」由理大與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聯合成立,實驗室主任由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李向東教授擔任,科大副校長吳宏偉教授則為聯席主任。該實驗室專注於研究如何提升基礎設施的韌性,以應對極端天氣事件和複合型氣候災害的威脅。

其實驗室的核心研究方向包括:極端天氣事件預測、基礎設施的韌性提升,以及災害風險感知與應對管理政策。這些研究不僅為國家提供科學支持,也促成全球範圍內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超精密加工技術:推動高端製造業升級

另一個獲批的「超精密加工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則由張志輝教授領導,致力於超精密微納加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開發。該實驗室聚焦於前沿技術如原子尺度製造、十納米級玻璃增材製造,以及智能三維表面測量技術。

這些技術對半導體製造、航天航空、太空科技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促進跨學科應用轉化,實驗室還將培養一批高水平創新人才,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展望未來:香港成為國際科研樞紐

理大的這兩所全國重點實驗室不僅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設備,還為促進香港與內地及國際科研機構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未來,這些實驗室將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科研人才,進一步推動跨地域、跨學科的科技創新。

正如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所言,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標誌着香港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角色愈加重要。理大將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香港、國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在全球科技競賽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香港正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同時,逐步鞏固其作為國際科研人才集聚高地的地位。

中國預告量子優越性 速度快Google百萬倍

中國預告量子優越性 速度快Google百萬倍

潘建偉29歲時共同發表「量子隱形傳態」論文,涉及隱形傳態(Quantum teleportation)的量子傳送,以糾纏態作用瞬間向遠方複製量子態,達到超光速傳送,《自然》雜誌評之為「百年物理學21 …

了解更多
人工智能|   AI點亮行業科技前景    香港電訊推動企業數碼轉型

人工智能| AI點亮行業科技前景    香港電訊推動企業數碼轉型

香港電訊商業客戶業務董事總經理吳家隆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升企業營運效率。 ** [數碼轉型][人工智能][5G]** 人工智能掀起全球熱潮,本地企業不再紙上談兵,將人工智能加上5G網絡,針對行業所 …

了解更多
利多於弊?

利多於弊?

**[電腦J手記]** Uber 香港區總經理鍾志霆(左)及公共政策主管Richard Wilder,後者曾協助Uber於2015年10月澳洲實現汽車共乘合法化,為Uber最成功推大政策轉變案例。澳 …

了解更多